应物所:打造全民科普志愿者新时代!
上海光源大装置中心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标志性科学中心,也是张江这块创新创业热土上的坐标系。上海光源中心的正式运行让很多必须去国外才能进行的科学实验,在这里也可以顺利进行。正如上海光源材料与能源部主任黄宇营在接待国际嘉宾时常说的那句话一样:“国际上有的光束,我们这里都有;国际上没有的光束,我们正在建设中。”
上海光源从2009年运行开始,就承担了科普宣传的工作。现在,这里每周有三五批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际上的参观者。截至目前,上海光源已经接待超过4万名各界人士的参观考察。
人人会科普, 时时都科普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了做好科学传播工作,按照中科院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由所领导担任组长及办公室主任,日常工作由所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在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们以具体的科普活动为凝聚点,依托研究所大批高端科普资源,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通过招募的方法,动员广大科研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扬所长,服务公众。
上海应用物理所科普志愿者拥有百余人的团队,虽然没有经常开会,但是只要有需要,吹响了“集结号”,志愿者们就会快速凝聚起来,这完全得益于非常完整的志愿者机制。去年,上海科技周在上海光源举办,百余名科普志愿者有序地开展工作。今年科技周期间,上海光源的模型在北京科技节主会场设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临现场并与当时来上海光源参观的市民进行现场互动,上海应用物理所科普志愿者在上海和北京两地承担了志愿者工作。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科研部博士和友,是科普志愿者团队中的普通一员,也是队伍的骨干。他手里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观群众的PPT,包括低龄儿童、中学生、大学生、院士专家和社区居委会等数个版本的介绍。上海光源大装置中心不仅是上海的骄傲,也是全国科研的工作的制高点之一,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社区居民,都觉得很神奇;无论是高学历的大学生还是懵懵懂懂的小学生,都对这里充满了向往。跨年龄、跨层次的市民参观,这也对科普志愿者们充满了挑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科普口号是“人人会科普,时时都科普”。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准备并及时更新PPT;并且随叫随到,面对完全的额外无偿工作无怨无悔。和友博士告诉记者:“每天接待不同的参观者,其实这对我是一个不断学习 的过程,有些参观者会提出十分专业的问题。有一次,一名大学生参观后问我‘电子是怎么来的’,由于专业不对口,我一时答不出来。送走参观者后,我找到了相关领域的同事进行讨论,这也增强了我的专业知识。”
科普专家阎和平是一位已经退休的科研人员。他没有在家里颐养天年,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科普事业中来,成为上海光源中科普志愿者的骨干力量。“我们的科普团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队伍有序;虽然每天接待不同的参观观众,但是志愿者们个个是能手,讲得来专业知识,也能帮助小观众。” 阎和平说。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采访黄宇营主任时,他刚刚为张江中小企业创新联盟做完科普讲座回来。他不仅定期为中小企业开设讲座,也曾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做过科普讲座。黄宇营、和友、阎和平等都认为,对小朋友科普“什么是光源”难度最大。他们希望通过参观让孩子们了解一两个知识点,更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上海光源大科学工程竣工和开放以来,参观人数众多,不仅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还接待了众多的国际嘉宾,其中有泰国公主、诺奖获得者等国际友人。目前,上海光源能够进行双语科普的志愿者有20余人左右,队伍稳定。黄宇营每次在接待外宾的时候,都带着深深的自豪感。他说:“为他们做科普,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我国这项令人骄傲的科学装置,让他们了解我们在科技上的发展和进步。”2014年11月,上海光源参展第16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光源的两个沙盘位于中国科学院展区的核心区域。上海应物所派出了精干的讲解员队伍,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并进行科普讲解,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和走近上海光源这个可以探秘微观世界的大科学装置。在全体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组委会授予上海光源特别荣誉奖。
除了立足大科学装置,上海应物所科普志愿队伍还长期从事核物理、钍基核能等领域的科普,致力于高端资源科普化,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