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我国将建世界首个10兆瓦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

 

科技日报绵阳9月22日电 (记者陈瑜)钍基熔盐堆,这个听起来让人如坠云中的专业名词,可能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一大支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筹备组组长徐洪杰在22日举行的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介绍,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世界首个10兆瓦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和一座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目前已基本掌握实验堆关键技术,四个原型系统研发进展顺利。

据了解,熔盐堆是第四代核电六种候选堆型之一,具有无水冷却、高温输出、常压工作、高能量密度、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适用于缺水、干旱地区。此外,新“炉子”冷却剂是氟化盐,冷却后变成了固态盐,不会与地下水发生作用而造成生态灾害,反应堆可以建在地下, 进一步提高了核能的安全性,其中固态燃料熔盐堆可用于高温制氢、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液态燃料熔盐堆(唯一的液态燃料堆)非常适合于钍铀核燃料循环利用。

2011年初,围绕我国丰富钍资源的利用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需求,中国科学院在首批启动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列入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由于固态燃料熔盐堆和液态燃料熔盐堆需要相同的技术基础,具有不同的用途 ,前者技术成熟度较高,可以作为后者的预先研究,因此专项采取了两种堆型研发同时进行、相继发展的技术路线。从技术发展上,专项预期在2030年前建成100兆瓦固态燃料钍基熔盐示范堆、首先实现工业应用,最终建成100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示范堆,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钍铀燃料循环利用。

虽然前景美妙,但徐洪杰坦言将原型系统集成为实验堆还面临许多挑战,要使熔盐堆最终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还需要集国内之合力,借国际之外力。(转载自《科技日报》2015年9月23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