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把生命科学带入“分子电影”时代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张江科学中心探营

把生命科学带入分子电影时代

上海光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后能以纳米级分辨率飞秒级速度探测细胞奥秘 

(记者 俞陶然)上海光源,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一地标,其鹦鹉螺造型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上海光源是科研人员从事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能源等多学科研究的利器。去年,我国科学家借助上海光源发现了外尔费米子,揭示了埃博拉病毒机理。如今,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即将开建,鹦鹉螺旁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正加紧建设,计划今年底调束出光。    如果说,第三代同步辐射光能为科学家拍摄分子照片,那么被称为第四代先进光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能把生命科学带入分子电影时代,对生物活体细胞进行三维全息成像和显微成像。

梦之线助科学家找到幽灵粒子

虽然寒假刚结束,但不少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已在鹦鹉螺投入工作。在软X射线能区覆盖能量最宽的梦之线,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孔令元,正在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探测一件单晶样品。世界上适合探测单晶的光源并不多,上海光源发出的软X射线,可以在低能区测单晶表面,在高能区测单晶体态。孔令元指着这台硕大的仪器告诉记者。

去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丁洪研究组,正是借助上海光源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证实了理论预言的三维电子能谱和费米弧。这一成果,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一,相继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929年,德国物理学家外尔提出,当质量为零时,狄拉克方程描述的是一对能量相同但具有相反手性的新粒子,即外尔费米子。80多年过去,人们一直未能观测到这种神奇的粒子。在梦之线帮助下,我国科学家去年找到了这种隐身80多年的幽灵粒子

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提出了很多新的科学问题,也为开发低能耗电子器件等变革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中美等国科研团队正在进一步深入探索,上海光源梦之线是中国团队参与这场国际竞争的强大装备。

打造光剑,对活细胞三维全息成像

上海光源的装备还在不断升级。目前,鹦鹉螺旁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正在建设,计划今年底调束出光,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升级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也已得到立项批复。

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介绍,鹦鹉螺是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而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属于第四代先进光源,其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高9—10个量级(即109—10次方);成像时间尺度可达到飞秒量级(1秒的1000万亿分之一),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高3个数量级;而且相干性更好,属于相干的X射线光源。

在设施外观上,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是狭长型建筑,加速器长200多米,建筑总长500米左右,好似一柄光剑。这柄光剑有两个重要波段:水窗(波长2.3—4.4纳米)和磁窗(波长1—2纳米)。在水窗波段,水中的氧基本透明,生命物质的主要元素——碳却有很强的吸收。利用这个波段的软X射线,可以在很好的对比度下观测活体细胞和生物样品,实现生物学家的一大梦想:对生物活体细胞进行三维全息成像和显微成像。而且,由于成像时间精度达到飞秒级,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拍摄到的可不是生物分子照片,而是视频。鉴于此,上海科技大学计划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上,建立活细胞成像平台,以纳米级分辨率、飞秒级速度探测细胞奥秘,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装备。而在磁窗波段,存在大量原子共振吸收边,对研究超快、大容量磁光存储器件有重要作用。

二期线站工程将大幅提升实验能力

今年下半年,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也将开工建设。鹦鹉螺现有13条光束线站在运行,二期工程将新建16条线站,耗时6年、预算16.8亿元。开建3年后,线站就会陆续投入使用。

赵振堂介绍,上海光源近期规划了20多条光束线站。通过安装波荡器、扭摆器这两种插入件光源,这台巨型X 光机发出的各种高性能同步辐射光,会不断引入新的线站,从而大幅度增加实验方法、提升实验能力,让更多科研用户汇聚在上海光源,开展高水平前沿研究。在二期工程的16条线站中,有3条会从鹦鹉螺体内延伸出来,建在鹦鹉螺旁的人工湖上。

除了二期工程的光束线站,另有7条线站也在建设或设计中。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资建设2条,用于研究能源和环境材料,明年建成;中石化建设3条,研究催化和高分子材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设2条,研究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现象。

上海光源投入使用6年多来,已有385家单位、1900多个课题组、12000多人成为用户,取得了众多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中3项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项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1项被美国 《科学》十大突破引用,1项入选欧洲 《物理世界》十大突破。从地域分布上看,上海光源的用户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还有10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以合作形式来到这里,开展研究工作。随着更多线站以及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成,将有更多国内外用户慕名而来,催生更多源头创新成果。(原载于《解放日报》2016年3月12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