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物理所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重离子碰撞核反应动力学研讨会”

2012年12月17日至19日,“第三届国际重离子碰撞核反应动力学研讨会”(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uclear Dynamics in Heavy-ion Reactions)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办,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亚洲核物理协会(ANPhA)等单位协办。上海应用物理所马余刚研究员担任本次研讨会会议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张丰收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陈列文教授为会议共同主席。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交流重离子碰撞中核反应动力学和核物理的研究热点,如同位旋效应、对称能、强相互作用相变、超重核合成的反应机制及核天体物理等方向的最新进展。近年来,新一代中能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相继立项、建造和运行,如中国兰州的大科学工程HIRFL- CSR装置,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BF装置,美国能源部计划投入巨资的稀有同位素核束装置FRIB,以及德国GSI计划建立的FAIR加速器装置等,这些加速器和实验装置将为核物理学家提供高品质、大能量范围及非常广的同位素种类的放射性核束,带动放射性核束物理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拓广传统核物理的研究领域,因此近几年重离子碰撞中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成为了国际核物理前沿的一个热点。会议上,基于一些装置上的核物理实验合作(如兰州的CSR)以及可能开展的国际合作也是交流和讨论的重要内容。本次研讨会为与会的国内外核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2012年12月17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院士参加会议并致热情洋溢的开幕词,深圳大学副校长杜宏彪教授致欢迎词。会议共有42个大会报告和口头报告。国际核物理知名专家J. Natowitz、 C. M. Ko、 B. A. Li、 G. Giorgio、R. Wada、G. Verde等与会代表分别就中高能核反应动力学的同位旋效应、核物质与中子星中的对称能的密度相关性、强作用体系的相变,尤其是核的液气相变、夸克-胶子等离子相变,超重核的合成机制以及在国内装置上能开展的相关实验工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会议期间,组织者还安排了与会代表参观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主题集中、内容丰富,讨论内容都是当今核物理的热点课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高水平国际研讨会;特别感谢上海应用物理所重离子课题组的职工和学生所做的大量细致完美的会务工作,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参加研讨会的80余名专家和科研人员来自国内外30多家大学及研究所,国内有上海应用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近代物理所、中国科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大、华中师大、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和湖州师范学院等单位与会;其中有10余位国外专家来自美国、意大利、韩国等著名研究机构或大学,如美国的Texas A&M大学、意大利INFN等。这次会议的文集将发表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刊物上。(核物理研究室 供稿)


会议网址:http://iwnd2012.csp.escien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