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同步辐射物理学家、钍基熔盐堆先进核能系统的开拓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十届、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经理部总经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钍基核裂变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上海联和日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核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徐洪杰同志因病于2025年9月14日8时1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自1989年取得复旦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专业博士学位,进入我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并留所工作以来,三十六年科学生涯中,徐洪杰同志担任常务副所长、所长十五年,带领全所走出“低谷”再铸辉煌;应国家需求两度转变研究领域,先后带出两支数百人的创新团队,十五年争取和建成世界先进的上海光源,又十五年“从无到有”发展起领先全球的钍基熔盐堆技术。“没有困难要我们做什么”,这句朴素却铿锵的话语,折射出徐所长面对挑战的从容与坚定,这种舍我其谁的超凡气概激励着全所协力创新、勇攀高峰。
“求生存求发展”:研究所旧貌换新颜
1995年,40岁的徐洪杰同志临危受命,上任我所常务副所长。面对核科学不景气下我所经费匮乏、学科分散、人员老化、管理滞后的困难,提出并坚持了以核科学技术为主要学科方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立所之本的办所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优先保障科研工作,整顿和做强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团结全所职工开源节流、锐意改革“求生存”;敏锐把握上海光源立项建设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历史机遇,围绕同步辐射调整凝练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举全所之力建设上海光源“求发展”。
在徐所长的带领下,我所2001年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研制成功上海电子束离子阱、上海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飞秒电子束装置及高功率太赫兹波源等科研装置平台,加速器、光子科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前沿交叉学科等四大学科领域逐渐形成特色和优势,全所经费年收入最高达到6亿元,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研究所旧貌换新颜,为后续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年执着一件事:倾力打造大国重器
1995年,带着我所老领导老同志的嘱托,徐所长第一次转变科学研究方向,从原子物理学科专家变为学生,倾力于上海光源项目,从项目工作组副组长到工程总经理,一干就是十五年!在上海光源立项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徐所长和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通过调整机构、落实任务、发展学科、加强宣传、扩大国际交流等一系列有力得当的措施稳定队伍、锻炼队伍。在2004年工程开工建设后,面对工程难度大、人员缺乏、队伍无经验等困难,徐所长凝聚和带领光源工程队伍刻苦攻关,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与系统集成创新。
在徐所长的带领下,光源队伍以14亿元投资、52个月工期、高质量地完成上海光源建设任务,又好又快地建成了在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创造了同类科学装置建设的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5月,建成后的上海光源向全国用户开放,并迅速跻身世界一流同步辐射光源之列。同时,蛋白质设施线站工程、用户线站、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工程、上海光源二期工程、质子治疗项目和多项973项目陆续提出和立项。如今,这一重大科学平台已服务用户超过4.7万名,取得一大批重要创新成果,一个以上海光源为核心的世界级光子科学中心已在浦东张江形成。
战略转身核能领域:引领钍基熔盐堆研发
“国立研究所应该以国家需求为导向”。2009年,面向国家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决定部署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前瞻研究。徐所长受命再次“转身”,接下了组织开展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发重大任务。这是一场从“零”开始的系统性科技创新,徐所长从物色骨干和组建队伍、读书读文献、选题和确定技术路线着手,两年时间形成实施方案并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专家论证。专项启动实施后,徐所长带领骨干团队引进和培养队伍,发挥“干打垒”精神建立研究条件和试验装置,开展全系统关键技术攻关,与国内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开始了新一代核能长期攻关的征程。
十五年里,徐所长带领核能团队不畏艰苦、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在实验室规模全面掌握了钍基熔盐堆技术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研制成功世界首座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联合国内近百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产业集团参与研发并基本形成了国内钍基熔盐堆相关的产业链雏形。2024年6月17日,建于我所甘肃武威园区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达到满功率,同年10月完成世界上首次熔盐堆加钍实验,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综合实验平台。国际评价“中国正引领全球熔盐堆研发”。
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徐所长继续为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发展谋划布局。组织骨干团队研究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确定近期技术路线,梳理基础科学问题和部署研究计划,提出后续重大科技项目总体设想,协调推进我所与科技领军企业战略合作打造钍基熔盐堆自主可控供应链和产业链,加速钍基熔盐堆工业化、助推国家能源独立,“圆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核能梦”。
“顺天时借地利促人和”:卓越的科研带头人
徐所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科研组织者和战略管理者,“顺天时、借地利、促人和”是始终秉持的管理理念。徐所长强调尊重科学规律、保持战略定力,从大局出发,把握机遇、切合实际,带领全所完成重大创新任务和重大改革任务。徐所长提出“人才强所”工作方针,身体力行抓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用好现有人才这三个重点环节,想方设法解决引才稳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拘一格提拔重用中青年人才,鼓励年轻人“干中学、学中干”,我所人才队伍结构从博士仅20名发展到占比超过1/3,光源团队从立项时的100人迅速集结扩大到300人,核能团队从启动时的不足百人到如今超过600人,结构合理、专业齐全。
徐所长淡泊名利,善于倾听各级意见、团结各方力量,以人格魅力和学术远见凝聚团队。在建设光源的十五年间,徐所长没有去发表一篇论文、没有去争获一项科技奖项,却为中国科学技术搭起了一个腾飞的平台。在团队遇到困难时,徐所长常常化身“谈话专业户”,化解思想问题、综合集体智慧、解决重大难题。
哲人其萎,典范长存。徐所长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战略科学家、一位创新引领者,是我所、是核能事业的巨大损失。我们要继承徐所长未竟的科技事业,发扬追求卓越、甘于奉献、自信自立的精神,为实现徐所长擘画的我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发展路线而团结协作、拼搏奋斗,为抢占核能科技制高点、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
徐所长,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