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物理所成功举办“中国RHIC-STAR飞行时间探测器和相关物理研讨会”
2009年4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资助并举办的为期3天的“中国RHIC-STAR飞行时间探测器和相关物理研讨会”(Workshop on RHIC-STAR full TOF detector and related physics in China )在杭州成功闭幕。本次会议的组织者有上海应用物理所马余刚研究员和蔡翔舟研究员、UCLA黄焕中教授、LBL许怒研究员。中国RHIC-STAR(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大型螺线管径迹探测器)合作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部的联合资助下,已为RHIC-STAR合作组完成了大型飞行时间探测器(TOF)的研制,并完成了一些重要的STAR物理分析。该大型飞行时间探测器将计划于2009年秋季全部安装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STAR探测器上。从TOF的研发及其部分样机在STAR上的运行,证明了探测器极好的性能,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物理结果,中国合作组还在相关的RHIC物理分析中取得了突出成果。为初步总结TOF相关研制和物理工作,进一步研讨在完整TOF运行后的物理机会,中国STAR合作组在杭州召开了本次研讨会。为保证会议期间讨论的效果,会议组织者邀请了一些国内外在TOF相关领域非常活跃的科学家。
4月27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上海应用物理所副所长胡钧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近50名专家及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包括来自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Rice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等海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初步总结TOF相关的研制和为将来开展的物理工作进行研讨,进一步研讨中国RHIC-STAR合作组在完整TOF运行后的物理机会,对将来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方向。会议分为报告和讨论两部分,其中报告28个。会议就TOF的生产与安装、刻度,物理分析与探测器升级计划、STAR探测器上将来要开展的物理工作:包括奇异夸克与重夸克物理、双轻子产生、喷注淬火、QCD临界点、热密物质的集体行为等主题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讨论,并探讨了新的理论发展、将来的实验和设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当前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网页地址:http://www.sinap.ac.cn/tof09/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