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清华熔盐堆(820工程)工作
学术报告:清华熔盐堆(820工程)工作报告人:吕应中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
时间:2011-07-5(周二)上午9:00—10:30
地点:三楼大报告厅
吕应中先生简历:
1926年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6年调工程物理系负责筹建原子反应堆专业,任教研组主任兼副系主任。1958年领导设计建造与运行清华屏蔽试验反应堆,1964年建成。1965年开始研究发展各种新型核反应堆,包括一体化船用动力堆和钍增殖堆,包括液态金属燃料,熔盐燃料,及高温气冷堆等。自1960-1995先后任核能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所长、及清华大学教授,翻译了原子能方面的教材与专著十余册,并培养了国内第一代原子反应堆本科与博士生。1980年参与创建中国能源研究会,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并在国内推动研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规划及能源系统分析等新领域。1985年在清华建立跨系的全校 “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研究所”并任所长。1988年应邀赴美国进行能源政策及经济理论方面的合作研究,并合作培养清华的博士研究生。1990年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老所长温伯格指导下,探索 “固有安全”动力堆(含常压下运行的熔盐堆与液态金属堆)在中国条件下的应用。2000年后向中美两国提出核能及天然气方面的5项专利,包括由包覆颗粒燃料(热中子堆)及空心球型元件(快中子增殖堆)与高沸点载热剂构成流化床的两种满功率自然循环固有安全反应堆专利。1988-2010年曾先后担任过联合国开发署、环境署及世界银行联合创建的“全球环境基金”、美国国会发展中国家能源研究专项、及亚洲开发银行能源及环境问题的顾问。在美期间还编写与出版了向国外介绍中国1980-2000年间第一部运用科学方法制定的能源政策的英文专著“Fueling One Billion”,被推荐为国外研究中国能源问题的必读书及研究生参考教材。2011年进一步将自然界20亿年前天然安全反应堆的物理过程原理应用于人工核能,提出天然安全“热核泉”增殖堆方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