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核能材料中的应用


报告题目: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核能材料中的应用
报 告 人:唐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时间: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10:00
报告地点:嘉定园区学术活动中心302

报告摘要:
  应用环境中的核能材料,如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合金等,工作于高温、高压以及强中子辐照的极端环境下;辐照、热时效等多种效应会在材料中产生位错、空位/空位团等微观缺陷,并使材料中的杂质偏折并形成沉积相颗粒(precipitates)。这些微结构能钉扎住位错的运动,导致材料的韧性下降,脆性上升,并在晶界处积累应力,从而产生微裂纹并导致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监控核能材料的微结构并预测材料的力学性能演变对核能安全有重大的意义。
  工业上,人们通常是利用预置于反应堆内的测试样品来实现材料微结构的监控;实时、原位、无损的核能材料微结构检测一直是核能工业的重要课题。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核能材料微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正电子湮没技术。正电子能被固体中空位型缺陷捕获,因此是缺陷的高灵敏探针。我们近年来的工作证明正电子也能被材料中纳米尺度的沉积相微晶捕获,如RPV合金中极少量Cu杂质所形成的Cu纳米晶。结合理论计算,正电子湮没技术能探测到RPV合金中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尺寸约0.3nm的Cu杂质团及多种空位-杂质复合体,其探测灵敏度和精度甚至高于目前最为先进的三维原子探针技术。通过介绍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探测缺陷及杂质团的拓扑结构、尺寸及浓度的方法,我们将探讨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实现核能材料微结构的无损检测。

报告人简介:
1990 武汉大学, 学士
1992 武汉大学, 硕士
1995 复旦大学, 博士
1995-2006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7-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教授)
研究领域:
1. 固体缺陷的探测和表征
  理论: 第一性原理计算, 模型理论
  实验: 反物质探测手段-正电子湮没技术(理论、实验)
2. 缺陷及微纳结构的自旋操控
  半导体多层膜的自旋操控
  缺陷/单原子/单分子等单量子体系的自旋操控及应用(自旋量子陀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