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庆6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新元素和新核素研究进展、量子色动力学的相结构和相变临界点的寻找
报告(一): 新元素和新核素研究进展
报 告 人:任中洲 教授 (同济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时间:2019年5月27日下午 2:00-3:15
报告地点:上海应物所学术中心 302 会议室
报告内容:
将回顾寻找重元素的历史,及相关研究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评述超重原子核和超重元素的研究新进展,包括近年来命名的元素等。探讨这方面将来可能的研究动向及影响。
报告人简历:
1988.10 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6.4-2017.9 南京大学物理系 教授
2017.10---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01.8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3.2 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3.9 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
2019.1 获201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在法国做博士后(1992-1993,GANIL),德国做洪堡学者(1997-1999,Tuebingen 大学), 日本做COE教授(1999-2000,大阪大学)。
报告(二):量子色动力学的相结构和相变临界点的寻找
报 告 人:刘峰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19年5月27日下午 3:15-4:30
报告地点:上海应物所学术中心 302 会议室
报告摘要:
由格点QCD计算得到的QCD相图预?从强子态到QGP态的相变存在相变临界点。 人们从理论和实验上做过许多努力去尝试寻找QCD临界点以及它在QCD相图中的位置。 至今为止,QCD临界存在与否以及它在QCD相图中的位置始终没有定论。 因此选择适当的实验观测量来寻找QCD临界点,研究QCD相结构的状态方程成为当今高能核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热点。
直接流(v1)是发射粒子相对于反应平面分布的傅立叶变换的第一谐波系数。它描述了由碰撞产生的粒子和核碎片在X―Z平面上的方位角的分布情况, 它载有碰撞最早期阶段的信息。重离子碰撞所产生末态粒子的空间各向异性参数椭圆流(v2)是末态粒子在动量空间相对于反应平面方位角分布的傅里叶展开式的第二项。由于椭圆流是由碰撞系统在初始几何空间呈椭圆状的各向异性而产生的压力梯度差转化而来,所以椭圆流直接和碰撞早期的动力学相联系。守恒荷,如净重子(B)、净电荷(Q)以及净奇异数(S),的涨落是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寻找QCD相变信号以及临界点的灵敏探针。特别是守恒荷的高阶涨落,对系统的关联长度非常敏感,且与系统的热力学磁化率直接相关。在临界点附近,利用系统的关联长度增大这一重要性质,可以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测量逐事件守恒荷分布的各阶统计矩来表征它们的涨落。
我们将给出在RHIC BES I 中观测到的直接流,椭圆流和高阶矩,利用它们来寻找相变及相变临界点的结果,讨论在RHIC BESII 中将开展的工作。
报告人简介: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1985年访问巴黎第六大学和西欧核子中心(CERN) 参加NA27实验。1991-1994 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KEK) Research Associate, 参加AMY实验组,从事e+e-?b bbar 前后不对称性的研究。1996-1998 两次访问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西欧核子中心, 参加NA49实验。1999 年开始多次访问美国布鲁海克海汶国家实验室,劳伦兹‐伯克列国家实验室问, 参与STAR 实验数据分析工作,从事强子谱和集体流的研究。
报 告 人:任中洲 教授 (同济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时间:2019年5月27日下午 2:00-3:15
报告地点:上海应物所学术中心 302 会议室
报告内容:
将回顾寻找重元素的历史,及相关研究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评述超重原子核和超重元素的研究新进展,包括近年来命名的元素等。探讨这方面将来可能的研究动向及影响。
报告人简历:
1988.10 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6.4-2017.9 南京大学物理系 教授
2017.10---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01.8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3.2 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3.9 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
2019.1 获201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在法国做博士后(1992-1993,GANIL),德国做洪堡学者(1997-1999,Tuebingen 大学), 日本做COE教授(1999-2000,大阪大学)。
报告(二):量子色动力学的相结构和相变临界点的寻找
报 告 人:刘峰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19年5月27日下午 3:15-4:30
报告地点:上海应物所学术中心 302 会议室
报告摘要:
由格点QCD计算得到的QCD相图预?从强子态到QGP态的相变存在相变临界点。 人们从理论和实验上做过许多努力去尝试寻找QCD临界点以及它在QCD相图中的位置。 至今为止,QCD临界存在与否以及它在QCD相图中的位置始终没有定论。 因此选择适当的实验观测量来寻找QCD临界点,研究QCD相结构的状态方程成为当今高能核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热点。
直接流(v1)是发射粒子相对于反应平面分布的傅立叶变换的第一谐波系数。它描述了由碰撞产生的粒子和核碎片在X―Z平面上的方位角的分布情况, 它载有碰撞最早期阶段的信息。重离子碰撞所产生末态粒子的空间各向异性参数椭圆流(v2)是末态粒子在动量空间相对于反应平面方位角分布的傅里叶展开式的第二项。由于椭圆流是由碰撞系统在初始几何空间呈椭圆状的各向异性而产生的压力梯度差转化而来,所以椭圆流直接和碰撞早期的动力学相联系。守恒荷,如净重子(B)、净电荷(Q)以及净奇异数(S),的涨落是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寻找QCD相变信号以及临界点的灵敏探针。特别是守恒荷的高阶涨落,对系统的关联长度非常敏感,且与系统的热力学磁化率直接相关。在临界点附近,利用系统的关联长度增大这一重要性质,可以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测量逐事件守恒荷分布的各阶统计矩来表征它们的涨落。
我们将给出在RHIC BES I 中观测到的直接流,椭圆流和高阶矩,利用它们来寻找相变及相变临界点的结果,讨论在RHIC BESII 中将开展的工作。
报告人简介: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1985年访问巴黎第六大学和西欧核子中心(CERN) 参加NA27实验。1991-1994 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KEK) Research Associate, 参加AMY实验组,从事e+e-?b bbar 前后不对称性的研究。1996-1998 两次访问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西欧核子中心, 参加NA49实验。1999 年开始多次访问美国布鲁海克海汶国家实验室,劳伦兹‐伯克列国家实验室问, 参与STAR 实验数据分析工作,从事强子谱和集体流的研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