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太地区物理学中少体问题大会”在上海召开

“第二届亚太地区物理学中少体问题大会”在上海召开
受第一届亚太地区物理学中少体问题大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物理学中少体问题大会”于2002年8月27日至8月31日在上海学术中心召开。与会代表共计88人,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等七个国家。
8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沈文庆院士主持了本届大会的开幕式,中科院院士、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高级顾问、复旦大学杨福家教授以大会主席的身份致辞。在致辞中,杨教授强调了少体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特别用中药中各别药味与整体药剂的关系作了形象的比喻,对与会代表很有启发。经过三天半的学术报告和研讨后,大会于8月31日下午圆满闭幕,,澳大利亚阿特兰大大学的托马斯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发言,他总结了自上届大会以来亚太地区在少体问题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充分肯定了这次大会的成功。
会议学术报告70余篇,其中特邀报告21篇、壁报6篇,其余均为口头报告。代表们分别介绍了本研究领域现状,最新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内容涉及QCD与强子结构、重子相互作用的夸克模型、超核性质及其衰变、晕核结构和性质、三核子共振及电磁反应、双重子态、核子反核子原子、三体力效应、各种极化束反应及极化产物测量、轻核的分子态、胶球以及膨胀宇宙中的核子性质等等。特别是有好几位来自美国的代表报告了美国Jefferson实验室用极化束在轻核上所做的各种极化反应的最新实验结果;中国高能所代表报告了北京对撞机上积累了57×106 J/Ψ事例的最新结果;日本RCNP的代表报告了同步加速器Spring-8上用激光和电子产生极化光束的计划。这次大会的一个特点是代表中有不少年轻人,他们大多数来自日本。在东京科学大学Oryu教授的创议下,大会设立了优秀青年奖以鼓励年轻物理学家,东京大学的Tammi博士获得了此项殊荣。本次会议的论文集将在Mordern Physics Letter A 上出专集。
第三届大会的地点将于会后协商决定。本次大会感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和日本东京科学大学的FRCCS机构对大会的资助。(原子核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