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HIC-STAR

中国RHIC-STAR TOF小组会议在2003年1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学术活动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和上海分院共同组织承办。上海分院院长沈文庆院士、国家基金委物理二处蒲钔处长、美国UCLA黄焕中副教授、美国LBL许怒研究员、以及国内TOF小组的成员单位中国科大、清华大学、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所等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沈文庆院士关于这个国际合作项目的一些原则性想法。他强调指出项目组的各研究单位必须团结合作、刻苦攻关,保证这个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出色完成。蒲钔处长简要地介绍了国家基金委对开展国际合作的一些想法,指出一些大科学项目的确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今后若干年政府将会有选择性地挑选一些能代表中国做出一些实质性贡献、为国争光的项目参与国际上平等的国际合作。黄焕中副教授在会上介绍了RHIC-STAR取得的最新进展、美方RHIC-STAR合作组和BNL对TOF方案的推动以及美方向美国能源部(DOE)申请与TOF配套的电子学及气体系统等的大致时间表。中国组的各小组代表报告了2002年度围绕TOF和RHIC物理的工作进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科大负责建造的部分TOF单元在2002年BNL-AGS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了中方合作组已基本掌握TOF单元制造的关键技术,得到了美方的好评。
会议充分讨论了即将提交申请国家基金委的重大项目“STAR飞行时间谱仪(MRPC)及RHIC物理”的方案设想。与会人员特别着重讨论了中国STAR合作组在今后TOF升级后的中长期的物理目标,同时确立了近期3—5年内的物理目标,即积极参与现有的STAR实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侧重对QGP的寻找和高热密环境下的强相互作用性质的研究,发表一些令人激动的物理结果,同时通过这些过程培养出一些优秀的青年高能核物理学家,为今后中国在高能核物理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会议确定了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和上海原子核所主要承担该项目的三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要求各子课题负责单位积极做好项目申请的所有准备工作,于2003年2月底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会议认为, STAR-TOF将是世界上第一台运用MRPC技术的大型飞行时间谱仪,同时MRPC-TOF 新技术将促进我国实验物理,特别是大型飞行时间谱仪技术的发展。STAR增加MRPC-TOF谱仪后,将比LHC早2—3年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可以预计,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的新物理新现象,将很有可能首先在RHIC上发现。中国STAR合作组通过TOF的建造和RHIC物理的研究,将为国内大科学工程和中国核物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高新科学技术人才,并对世界高能核物理前沿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
会议得到了上海原子核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徐洪杰所长和朱志远副所长看望了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并表示原子核所对该项目将给予以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