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超相对论核-核碰撞 (夸克物质2006) 国际会议在沪召开

    探索新物质形态的盛会
—— 第19届超相对论核-核碰撞 (夸克物质2006) 国际会议在沪召开


大会名誉主席李政道先生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致词

    人类熟悉的物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还存在一些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极端物质形态。例如,在原子弹爆炸后的瞬间能产生电磁等离子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政道等科学家倡导研究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又称夸克物质。经过科学家们几十年来在实验与理论两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对于夸克物质的研究已成为物理学甚至整个物质科学的一个令人激动的研究方向。
    11月14日-20日,第19届国际超相对论核-核碰撞(夸克物质)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这是世界高能核物理领域学者们齐集一堂,讨论探索新物质形态的一次盛会,也是23年来这一国际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英国物理出版社(物理杂志出版商IOP-J. Phys. G)、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核物理学会等的大力支持。大会主席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朱志远研究员和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所所长蔡勖共同担任。
    朱志远主持了14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大会名誉主席李政道先生致大会开幕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代表中国科学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胡家伦、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徐洪杰等也出席了开幕式,汲培文、徐洪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等海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和150余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及科研人员参加了这一为期七天的科学盛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汲培文致词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徐洪杰致欢迎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作大会报告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Nick Samios教授作大会报告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朱志远主持大会开幕式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研讨与评估当今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与相应的理论进展,并对将来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方向会议分7个半天的大会报告和3个半天各四场的分会报告,共有大会报告55个,分会报告124个。会议讨论了质子-质子、质子(氘)-核和核-核碰撞,核阻值和集体动力学,喷注、喷注关联和喷注淬火,强子关联和涨落,奇异性和重味粒子的产生,高温高密度的QCD,核天体中的夸克物质,新的理论发展及将来的实验和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本次会议生成的论文集将出版在《英国物理》(J. Phys. G)杂志上。


背景材料
    超相对论核-核碰撞物理国际会议(也称夸克物质会议)是世界核物理界,尤其是高能核物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国际系列学术会议,每一年或一年半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了18届会议。通过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和华中师范大学的积极申办,经国务院批准,该会议——“第19届超相对论核-核碰撞物理国际会议”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ltra-relativistic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简称Quark Matter 2006”)首次在中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