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物所马余刚研究员入选2015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近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在网站公布了2015年的会士(Fellow)增选结果,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马余刚研究员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马余刚于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后合并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后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94年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后改名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曾先后在法国岗城大学核与粒子物理实验室、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访问研究。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目前是科技部“973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和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马余刚兼任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核物理联合会理事,《Nuclear Sciences and Techniques》主编、《核技术》主编、《Nuclear Physics News》国际编委等,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牡丹科学奖等。

马余刚长期从事中高能重离子物理研究。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反物质探测和反物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研究、中能重离子核反应机制和核物质液气相变研究、组织RHIC-STAR国际合作的飞行时间探测器研制等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相关的工作发表在《自然》、《科学》 以及《物理评论快报》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00余篇。

此次马余刚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对其贡献的评价是:“For a leadership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RPC Time-of-Flight detector for STAR collaboration, the subsequent discoveries of anti-helium 4 and anti-hypertriton at RHIC, and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tudies of nuclear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in intermediate energy heavy-ion collisions.” 

此次当选的会士共有257人,其中华人学者24人,包括在大陆工作的5位科学家。迄今为止,从大陆工作单位当选的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共30余人。

美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99年,拥有会员40000多人,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物理学专业学会之一。该学会每年从全体会员中推选出不超过0.5%的对物理学有重要贡献者授予会士称号。因其严格的遴选程序,其会士称号被视为物理学界的较高荣誉。该物理学会编辑和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现代物理评论》(Review of Modern Physics)是物理界最著名的刊物。

2015年从核物理部入选的会士:http://www.aps.org/units/dnp/fellowship/index.cfm

2015年入选的所有会士:http://www.aps.org/programs/honors/fellowships/archive-all.c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