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物理学会-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专委会、上海市核学会-核物理专业委员会2016年联合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2016年11月9日,上海市物理学会-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专委会和上海市核学会-核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物所等单位从事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研究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上海应物所副所长马余刚研究员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马余刚介绍了上海应物所近年来的科研进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希望通过和上海各兄弟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上海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科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地位。随后,上海市核学会秘书长李景烨研究员代表上海市核学会对与会的代表表示欢迎并期望与会的各单位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核学会将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在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做了很好的学术报告、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复旦大学的黄焕中教授介绍了在复旦大学开展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的计划,这对于研究中微子是不是马约纳粒子和它的绝对质量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玉民教授介绍了原子核中的核子配对效应对于研究核结构的重要性。上海大学的许晓明教授介绍了建立在夸克交换机制下的介子非弹性碰撞理论和应用。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先荣教授介绍了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对于研究形变的超核的性质的重要价值。华东理工大学的廖玮教授提出如何使用贝塔衰变的原子核来探测可能的暗物质候选者“惰性中微子”的实验建议。上海交通大学的符长波研究员报告了我国锦屏山暗物质PandaX实验最新进展。上海理工大学的贾力源介绍了壳模型的广义辛弱数截断方法的在核壳结构中应用。复旦大学黄旭光研究员报告了重离子碰撞中的电磁场、流体涡旋以及它们诱导的反常输运现象的物理起源和科学意义。上海应物所的陈金辉研究员讨论了RHIC-STAR实验Omega和 phi粒子的测量结果和发现的相关重要物理机制。上海应物所的吴琛介绍了关于球对称弯曲时空的标量场和旋量场扰动计算。上海应物所的曹喜光报告了最新的关于alpha团簇的实验探测结果。上海海事大学的姜慧介绍了有限核中对称能的高阶效应。上海交通大学的张肇文和孙开佳分别探讨了结团效应对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影响和组合模型中的解析公式。

通过这些报告,大家充分交流了上海市相关科研单位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领域近来取得的重要进步,分享了大家工作中的经验心得。此次会议还探讨了很多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比如马余刚研究员建议未来如何使上海各单位进一步加强联系,共同合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赵玉民教授提出在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过程中需要提高研究队伍科研实力和水平的迫切性。黄焕中教授鼓励年轻人大胆开拓发展新的科研方向,为成为下一代的科技领军人才而努力,并建议今后组织研究生专场进行学术研讨。

 此次联合学术交流会对上海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学科发展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上海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学科建设和年青人才的快速成长。本届联合交流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核物理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