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物所2013届博士生赵杰荣获 The Lee Grodzins Postdoctoral Award

近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2013届博士毕业生赵杰,喜获“TheLee Grodzins Postdoctoral Award”。该奖项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核科学实验室(LNS)和物理系设立,为了表彰博士后在实验核和粒子物理领域原创和独特工作的重要性。

The Lee Grodzins Postdoctoral Award奖项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纪念Lee Grodzins,他于1955年开始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莫里斯戈哈伯的核物理小组任博士后。在那里,Grodzins、Goldhaber和Andrew Sunyar对中微子的螺旋性进行了开创性的测量,他们的工作是我们理解弱相互作用的关键。这是Lee Grodzins漫长而卓越的职业生涯的开始,从1998年开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并领导了几家公司。

赵杰博士于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马余刚院士培养的众多优秀博士生之一,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等。目前在美国普渡大学从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手征磁效应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手征磁效应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理论研究预言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有可能会产生局域的宇称(P)或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缺。因为这些破缺只会发生在某一小区域内,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个的小气泡,这些亚稳态的气泡对应着QCD真空的非平凡拓扑解。在气泡当中,会发生所谓的不同拓扑性质的真空转换。真空转换在低温时会通过瞬子,在高温时通过Sphaleron发生。同时,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高速运动的带电旁观粒子会产生〖10〗^18Gauss的强大磁场(地磁场约0.6 Gauss)。在该强磁场的作用下,QGP中每个P或CP破缺气泡的内部就会产生夸克的电荷分离,这种分离是和反应平面方向垂直的。这就是所谓的手征磁效应(CME),它可以充当局域量子色动力学(QCD)的P和CP破缺的信号、这对今后QCD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赵杰博士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相对论重离子物理的研究,参与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的STAR国际合作项目组,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研究成果,近期获奖工作是他及合作者对于CME效应中不可忽略的噪声的开拓性研究。(研究生部 供稿)

相关链接:http://web.mit.edu/lns/news/Lee_GRODZINS_prize/

赵杰博士在获奖报告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