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钍基核裂变能全国重点实验室 |
|||
-钍基核能物理中心-
|
|||
熔盐机械工程技术部 |
|||
仪控工程技术部 |
|||
熔盐化学工程技术部 |
|||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
|||
材料研究部 |
|||
钍铀循环化学部 |
|||
应用化学技术部 |
|||
氚科学与工程技术部 |
|||
核与辐射安全技术部 |
|||
应用加速器技术部 |
|||
反应堆运行技术部 |
2025年7月13日,第十届高校学生课外“核+ X”创意大赛(首届上海区域赛)复赛在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圆满落幕。本次赛事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指导、上海市核学会主办、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承办。来自上海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支优秀团队同台竞技。上海市核学会秘书长支敏、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冯玮参会并致辞。评审组专家分别为来自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的张松研究员和刘茂龙副教授、上海电力大学黄凯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继峰副研究员。复赛由复旦大学张有鹏副教授主持。
在致辞环节,支敏重点介绍了学会近年来在核科普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学会始终以搭建交流平台、普及核科学知识为己任,如公众科学日、“魅力之光”杯核科普知识竞赛、暑期研学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已覆盖全市数十所学校,惠及数万名师生,显著提升了公众对核科技的认知水平,希望以本次首届上海区域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会核科普工作的影响力,消除大众核恐惧。冯玮则对参赛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强调高校应持续为学子搭建实践平台,助力核科技领域人才培养。
评审环节中,张有鹏详细介绍了本次复赛的评审规则及评审组成员,强调了评审过程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入围本次复赛的8个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涵盖核医疗、新材料、核安全、环保、核能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示环节中,各参赛团队依次上台播放宣讲作品,从容接受评委提问;评审专家从科学性、通俗性、艺术性及创新性等维度进行细致点评,同时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
经过严格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核药特工队:体内追踪行动》)、二等奖2名(《高能射线在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水润万物——辐射交联法制备高效保水剂的创新探索》)、三等奖4名(《有“核”不惧:核磁共振真相大揭秘》《身在“辐”中不知“辐”》《小核科普课堂——工业CT》《小船(氚)漂流记》)。支敏、张松、胡继峰、黄凯依次上台为获奖团队颁奖。本次复赛决出的优秀作品将晋级全国赛,代表上海区域角逐更高荣誉。
此外,为表彰在赛事组织与作品质量上表现突出的单位,大赛特别向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颁发优秀组织奖。
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是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于2016年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始终以激发高校学生对核与关联学科交叉探索的兴趣为目标,鼓励学子打破学科壁垒,创作出兼具科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科普作品(如动漫、微电影、短视频、海报等),以“鼓励探索、勇于创新、全民科普”的宗旨,推动核科普工作的开展和跨界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力已辐射全国众多高校。
本次首届上海区域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上海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学子提供了展示核科技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搭建了核科学普及与交流的桥梁。我学会将继续推动核科普工作,鼓励青年学子在核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为我国核技术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后备力量。(上海市核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