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钍基核裂变能全国重点实验室 |
|||
-钍基核能物理中心-
|
|||
熔盐机械工程技术部 |
|||
仪控工程技术部 |
|||
熔盐化学工程技术部 |
|||
-核能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
|||
材料研究部 |
|||
钍铀循环化学部 |
|||
应用化学技术部 |
|||
氚科学与工程技术部 |
|||
核与辐射安全技术部 |
|||
应用加速器技术部 |
|||
反应堆运行技术部 |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院长奖于近日揭晓,经所内初评、院专家评审,肖耀宗博士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陈舒宁、樊亚磊博士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评选始于2004年,每年遴选不超过100篇,获奖论文均在本学科前沿理论方面或方法上有创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并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内同领域的领先水平或国际同领域的先进水平,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至高荣誉。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78篇博士论文获评本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肖耀宗博士(导师:刘波研究员)的学位论文工作面向我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装置提升超快实验能力的迫切需求,他系统地研究了孤立全相干阿秒脉冲产生的物理机制和阿秒FEL脉冲高精度诊断的新技术,这些创新使得科学装置的时间分辨率提升至亚飞秒量级,将拓展其在超快催化反应检测、量子信息材料设计等领域的应用边界,对于提升我国XFEL装置的性能和拓展其科学应用范围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与技术储备。在读期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Physical Review Letters、Ultrafast Science等期刊上。
陈舒宁博士(导师:陈金根研究员)在读期间主要围绕熔盐堆先进燃料循环优化设计中深燃耗模拟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创新性地开展了机器学习与中子学计算的交叉研究,建立了熔盐堆多参数、复杂工况的燃料循环高精度计算方法。在相同模拟精度下,模拟效率相比传统模拟方法提高5个数量级,实现了熔盐堆先进燃料循环的快速优化设计,并阐明了熔盐堆钍铀增殖性能的关键影响机理,使我国在熔盐堆燃料循环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读期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nals of Nuclear Energy、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等期刊上。
樊亚磊博士(导师:王建强研究员)在读期间主要围绕多元金属催化剂的创新设计,通过构建“原子级活性位点精准构筑-界面电子结构协同调控-多元素协同催化”的研发策略,系统揭示了多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电子结构与反应动力学之间的“构效关系”,为破解我国氢能产业制氢贵、制氢慢的双重困境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读期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