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上海应物所三位导师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近日,中科院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评审结果的通知》(科发函字〔2021〕306号),共有175人获此殊荣,上海应物所朱智勇、马余刚、邓海啸三位导师入选。

  朱智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核物理专业,198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9月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与材料辐照效应有关的研究工作,相继参加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中科院“八五”“九五”重点课题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陶瓷与合金的辐照损伤、离子径迹结构和性质、径迹的化学蚀刻与智能膜研制、水凝胶伤口敷料研发以及太赫兹光谱测量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近年来致力于高温熔盐堆燃料和材料研究工作。曾就上述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160多篇,申报专利6项,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和中科院科技成果各一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项。

   

  马余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兼任《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和《核技术》主编,《Chinese Physics Letters》副主编,亚洲核物理联合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等荣誉。多年来从事中高能核物理理论与实验研究。在放射性核束物理的中子晕核、双质子发射等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高能核物理的国际合作中做出突出成绩。

   

  邓海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加速器先进光源研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ture Photonics, Optica, Advanced Photonics, The Innovatio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参加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工程建设,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总体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先后获得The Young Investigator FEL Prize、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希望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先后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本次“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旨在表彰在研究生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导师,激励导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