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先锋

优秀共产党员:薛松

2016/07/13 | 【 【打印】【关闭】

 

 

  薛松同志作为上海市引进人才于20069月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调入上海光源,先后担任束线工程部机械组组长、束线工程部副主任、主任。在上海光源领导的支持下,全体同志的积极配合下,勇挑重担,忘我工作,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上海光源光束线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其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1、 加强管理,融洽气氛,打造出一支朝气蓬勃和创新能力的工程队伍 

    

  薛松同志从调入光源接手机械组组长一刻开始,就处于上海光源光束线建设的关键时刻,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组内人员少且经验不足,基本上都是新毕业入所不久的年轻同志,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机械设计几乎没有实践过,在旁人看来要想按期完成光束线设计、研制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接受组长工作后薛松同志首先开展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情况、与年轻同志相互沟通,根据每个人的自身学习经历和专业特点,结合具体工作任务,重新分配和布置了每个人的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结合工程的发展需要,给年轻人压担子,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大胆培养和使用年轻人,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加强检查和督促,制定周检查汇报制度,把严肃、认真工作态度与宽松、和谐、团结工作气氛相结合,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这些工作增加了同志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增强了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心,使组里的工作逐步规范,工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经过实际工作的培养与锻炼,束线工程部机械组已经成为一支朝气蓬勃、有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研制队伍,自主研制的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镜精密压弯机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上海光源光束线的机械设计、安装、准直、调试的全部工作,光束线工程整体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任劳任怨,带病忘我的战斗在上海光源光束线工程一线 

    

  薛松同志作为上海市引进人才于20069月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调入上海光源,由于家属工作未能安排,一直只身一人在上海工作,但他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和不便,把全部精力和身心都投入到上海光源光束线的建设上来,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几年的加班统计结果,薛松同志是光束线站中加班最多的同志之一,基本上一周才回一次嘉定的家,其它时间都扑在工作现场。 

  2007年夏,在上海光源工作基地从嘉定园区向张江园区搬迁的过程中,由于劳累引发腰间盘突出,腰部和腿疼痛难忍,为了不耽误上海光源光束线工程设计工作,每天依然拄着拐杖往返在工作现场,由于行动不便,连续一个多月住在张江园区不能回家,白天照常工作,晚上还要经常加班,疼痛难忍就靠止痛药硬顶着,后来由于病痛加剧无法行走才去医院做检查,情况已非常严重。国庆节前在返回长春的当日就做了手术,腰椎间盘已经脱垂落入间管,如果不是及时手术,后果已不堪设想。手术后在家恢复期间,刚能够下地,就把组里的设计人员和长春光机所参与单色器设计的同志叫到家里进行设计方案讨论,在病床上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11月中身体刚刚有所恢复就回到上海光源施工现场,战斗在光源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上,其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和带动了参加光束线建设的每一个同志。 

  2008年上海光源光束线设备陆续完成加工到达安装现场,根据光束线工程的需要,薛松同志又承担起全部光束线的现场光机电安装调试指挥工作。从春节以后,基本上一直吃住在张江园区,从上海光源首批线站安装陆续开始,为了保证安装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他制定了详细的光束线安装大纲和具体光束线安装计划,组织、协调各个系统和安装现场工作,在光束线安装、准直、调试期间,经常工作到深夜,首条光束线(小角散射光束线)安装调试于200857日完成, 59日开始光束线调光实验,512首条光束线将聚焦的同步辐射单色光成功引到实验站样品台。其后,按照工程计划直至200937日生物大分子光束线完成调光实验,按时圆满完成了上海光源首批全部七条光束线的安装调试工作,安装精度之高、调试时间之短达国际同类设备安装调试先进水平。 

    

  3、 勇挑重担,发展束线关键技术,工作成绩斐然 

    

  单色器和压弯镜是光束线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整条光束线能否达到设计指标满足物理要求,根据工程需要薛松同志对光束线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研制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所有的关键设备设计图纸都要一一检查过目,组织讨论技术评审,并亲自主持了光束线关键设备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和大型反射镜压弯机构的自主设计研发。 

  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是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的核心设备,是上海光源束线工程中完全由国内自行研制并且没有经过预研的关键设备,属于同步辐射光束线设备中的高端产品,一直被少数几个国外知名大公司所垄断,设计图纸更是严格保密,很难获得较详细的技术资料。发展独立自主的高性能同步辐射X射线单色器,是国内同步辐射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它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性能,其要求的设计加工精度极高,研制难度极大,有许多关键的技术难题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在国内都是第一次遇到,工程时间又极为有限,因此需要一边设计一边解决,通过查阅资料,对仪器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设计,对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就机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提出了系统检测、标定方案,主要攻克了以下两个关键技术难点:(一)超高真空环境中的高精度机械传动技术。按设计要求,光栅调节机构精度优于0.15弧秒,平面镜优于0.11弧秒,这些指标,在国内尚属首次。(二)超高真空环境中的高热负载光学元件的特殊内部水冷技术。这项先端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该技术,可变入射角平面镜的热变形全程优于2微弧度,有效保障了第三代同步辐射高热负载下的能量分辨精度。目前,能量分辨率的实测结果已经达到22000,远远优于设计指标,上海光源国家验收意见认为该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压弯机构是光束线的重要部件,上海光源首批七条光束线中有五条都采用压弯镜作为准直或聚焦元件,压弯机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光束线性能,关系着工程的成败。当时国内针对第一、二代同步辐射光束线设计的压弯机构满足不了上海光源的使用要求。完全从国外进口,一方面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国内技术得不到发展,将造成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而且我们未来压弯镜使用数量巨大,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设计自己压弯机构。在经过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束线总体组决定采取与韩国光源合作研制,由薛松同志组织带领一个4人设计小组赴韩国PAL进行为期3个月的设计,通过与韩方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讨论,确定了技术方案,对于我们提出的水平偏转压弯机构方案,韩国技术人员表示赞同,但他们认为我们要在3个月内完成全部6套压弯机构的设计计划不可能完成,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设计任务,首先对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设计小组从每天早上830一直工作到晚上930,周末也不休息,每天在路途上需要步行往返一个多小时,同时还必须克服饮食习惯、生活不方便的困难,小组同志团结一心,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最终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部6套压弯机构的设计任务,得到上海光源领导和韩国光源同行的称赞。通过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借鉴了国际先进设计经验,兼顾了国内现有的技术加工能力和潜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方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主要设计指标定位明确,设计思路正确,技术配置合理,方案先进。经安装调试和在线带光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压弯机构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设计要求,其中各台仪器的面型误差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要求,仪器的总体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进行上海光源光束线工程的同时,他还承担了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水平方向偏转大型压弯镜装置的研制项目,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从20089月开始实施, 20108月按期完成,通过中科院专家组验收。该项目是以上海光源波荡器光源光束线需求为背景,设计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高性能的水平方向偏转大型压弯镜装置。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压弯机构、运动调节机构、水冷系统、真空系统、底座调节机构及控制系统工作正常,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国内首次对水平方向偏转大型压弯镜装置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掌握了水平方向偏转大尺寸压弯镜装置的研制技术,提高了国内相关的技术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促进国内光束线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上海光源后续光束线建设的陆续开始,薛松同志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目前担任着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总工艺师和束线工程部主任的重任,作为光束线工程分总体负责人正在组织进行的X射线干涉光刻(XIL)光束线工程实施已进入现场安装调试,承担的被誉为“梦之线”的宽能段超高能量分辨率软X射线光束线的工程研制工作正在进行,国家蛋白质工程项目光束线工程也已经进入工程设计研制阶段, 

    

  总之,薛松同志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成绩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获奖情况: 

  1、“BEPC同步辐射软X射线光刻光束线”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表彰奖特等奖,本人荣获嘉奖荣誉证书和铜质奖章。 

  2、“BEPC同步辐射反射率计装置” 1998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3、“同步辐射软X射线实验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国家高技术中的应用”2009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