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楷模
叶如陵:被群众需要很幸福
今年76岁的叶如陵,是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党委委员,曾志愿服务西藏医疗卫生事业31年,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退休回北京后,他拒绝医院的高薪聘请,16年来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和义诊,至今累计提供医疗服务近10万人次,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信仰被实践才有意义”
返京还是留藏?接受高薪聘请还是义务服务社区?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后的重大选择,叶如陵总是选择了看起来对自己“不利”的后者。
1970年初,叶如陵参加卫生部医疗队,支援西藏。“干得好,走不了”,3年过去了,他被留了下来。那时西藏道路条件差,车祸多,医院里没有脑外科,“脑外伤病人送来一个没一个”。从事整形外科的他琢磨着:转行钻研脑外科。
叶如陵深知,如果自己选择成为西藏第一批脑外科医生,就更回不去北京了。但他这样对妻子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北京有很多,而西藏太少,西藏需要我们。”就这样,他为西藏建立了脑外科医疗小组,为高原培养不走的医疗队……一个3年又一个3年,一待就是31年。
“一个共产党员,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密切相连,才能大有作为。”叶如陵这样认为。
退休回到北京,想发挥余热的他又面临选择。一边是不少民营医院的橄榄枝:“只要把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挂医院墙上,我们给您开高薪!”一边是社区老人多、看病难,非常需要医疗服务的现实。叶如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像我这样的人,在医院里太多,而在社区里太少,社区更需要我。”
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我与雷锋同龄,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写了入党申请书,一直将自己的行为与他进行比照。信仰不只是一种观念,还应是一种行为,不能停留在入党申请书上,被实践才有意义。”叶老的回答诚挚又坚定。
共产党员要有“两把刷子”
一次,社区一位大妈脖子不舒服,叶老初步判断: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她到医院挂了号:“医生,我来看桥本氏甲状腺炎。”检查确诊后,医生诧异:“你怎么一来就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得知原委,医生赞叹:“在社区里有这样一位好医生,是你们的福气!”
在居民眼里,叶老不仅极有耐心,也爱钻研医术,值得信赖。退休后的叶如陵不断钻研学习,完成了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从研究高原医学到精通老年医学的转变。
“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光有爱心、讲奉献还不够,还要有知识。”在叶老看来,共产党员必须得有“两把刷子”。
为方便提供咨询,叶如陵与朝阳区红十字会联系,引进社区医疗服务车,听诊器、血压计等“五脏俱全”,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之为“爱心小屋”。看到居民缺乏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他用很短时间学会了制作PPT,制作了《老年健康讲座》幻灯片,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宣讲。甲型H1N1流感肆虐那年,他赶制了一套《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幻灯片,用科学的知识给居民吃了“定心丸”。
“他总是自己先弄通弄懂,然后通俗易懂地讲给大家。”社区居民卢文波说,叶老的讲座居民听得懂、很爱听。现在,叶老的志愿服务从义诊、电话咨询逐渐拓展到健康讲堂、急救培训等领域。
“到了这个年龄能被群众需要、被党需要,是一种幸福,也让我自己收获了好身体、好心态。”虽然没有一分钱收入,但叶如陵甘之如饴。
“把信仰的力量传下去”
退休后,叶如陵立志做好两件事:一是为老人服务,邻里守望;二是为年轻人传承信仰。
为此,他制作了《让信仰随着党旗飘扬》的党课幻灯片,已在机关、学校、社区等义务讲了300多场。课件里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他多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打动了许多人。一次在朝阳区金盏乡讲完党课后,乡党委书记佩服地说:“大家伙儿没有看手机的、没有溜号的,叶老,你比我牛!”
现在,除了每周一、隔周五雷打不动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外,叶老其他时间也被志愿活动、讲党课等填得满满当当。“比在西藏时还累,但是挺值的。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我希望把它传承下去。”叶老说。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叶老的精神感染,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周边的煤炭总医院组织医生每周三下午来到社区义诊,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志愿者也忙碌在“爱心小屋”里……在叶如陵的精神鼓舞下,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2名学生志愿者也报名援藏,7月就要动身。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叶如陵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