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科学家走红毯 80后帅哥亮相

2015/05/21 | 【 【打印】【关闭】

  历时9天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已于上周末启动。本次科技节的口号是:“万众创新——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连日的采访中,青年报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今年上海科技节打造的“亲民科技”:让市民走近科学家走进实验室。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顶尖科学家亮相红毯80后帅哥引人注目 

  鲜花与红毯,掌声与闪光灯,这次属于科学家。上海科技节开幕式上一场特殊的红毯秀,拉近了科学家与市民的距离。

  “今天第一位走上红毯上的是实验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沈文庆。沈院士从事核反应物理研究40余年,在我国放射性核束物理及中能重离子核反应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沈文庆院士昂首踏上红毯。

  与沈院士一同走上红毯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上海光源工程部副总经理、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赵振堂,之后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贺荣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青年报记者留意到,科学家未必是“学究”,像中船集团七〇八所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发团队副总设计师韩钰就是一位80后“帅哥”,走红毯的科学家中,有不少人年轻时尚,“颜值”颇高。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众多应邀前来“观礼”的市民向科学家们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不光是明星能走红毯,科学家也能走红毯,这是一种荣耀,彰显了科技的重要性。”带着孩子前来观礼的李女士告诉青年报记者,这些科学家都是国内乃至国际上顶尖的科学家,很高兴能有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机会。

  上海光源揭开神秘面纱首次向小朋友开放 

  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大型多学科研究平台。开幕式当天,上海光源掀开其神秘的面纱,首次向小朋友开放。

  “这是实验大厅,加速器就在里面。这几间是实验站,科学家可以拿着样品到里面测数据。”青年报记者看到,实验大厅形似车间。讲解员也很“大牌”,是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二期)副总工程师黄宇营。“现在治病可以先把病毒结构测出来,把原子分子排列搞清楚查病因,然后用药把它调整好或者消灭掉。以前做药物没有目标,现在可以用X光把蛋白质结构弄清楚,目标明确,然后靶向引导做药物。” 黄宇营的讲解通俗易懂,市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问。

  民办华二初中的陈梓杰同学这次因为发明帮助老年人更轻松站起来的助力装置而获得“明日科技之星”称号,领奖的同时获悉可以参观上海光源自是十分高兴,他已经将自己未来的专业定在了“理工科”。陈爸爸告诉青年报记者,一起领奖的另一个高中生赶到同济大学去参观那里的风洞实验室了。“梓杰的妈妈在上海交大工作,他从小就泡实验室。我们很少让梓杰参加学科培训,但经常会带他去一些科技场馆。”陈爸爸认为,上海的科普资源应更多地向公众尤其是学生开放,最好每年几次,从小培养孩子对于科技的兴趣。

  青年报记者获悉,上海光源经常会向市民开放,一般都是以单位的形式提出预约。

  科研院所不再高大上市民可预约参观 

  对于上海二师附小三年级(3)班的孩子们来说,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不再神秘。虽然,那里的设备很“高大上”:红外线、紫外线、机器人、无人机。

  “来,我们来拍报名照。”在“热红外成像”的教室里,工作人员把窗帘拉上,黑暗中,给每个学生拍照。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没有光线,但是“便携式热红外相机”依然能拍出像底片一样的照片,学生们看了兴奋不已。“这是运用了热辐射原理,人体身上有温度,由此捕捉到他们的影像。”工作人员告诉学生们,这种技术运用在气象卫星上,地球向外有热辐射,当云层厚时向外的辐射强度就会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是阴天,还是晴天。

  另一间展示“紫外刑侦设备”的教室同样很暗,只见学生戴上特殊的眼镜,放在桌上的物体顿时显示出了肉眼看不到的痕迹。“像一些指纹、唾液、血液,即便擦干净,还会有残留,因为微弱,肉眼看不见,但是在激光的照射下,微弱的特征就会发出荧光效果,便可看到,由此找到凶杀证据。”工作人员告诉青年报记者,这些物证检测设备一直用于协助刑警破案。

  “我们知道这个活动后,通知到学校,由学生自己报名,结果好多小朋友报名来参观。孩子们对这些展示都很有兴趣,我女儿简直玩‘疯’了,迷得不愿意走了。”家长何女士告诉青年报记者,参观技物所实验室,可以让孩子们对系统学习物理知识有初步认识,用这种形式学物理,入门起点高,又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年级低,对物理没有概念,现在有了直观了解,让他们产生了求知欲。”

  青年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将在科技节期间举办的各类活动近500项,向公众开放的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百家,其中包括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此外,普陀区长征街道社区创新屋、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创新屋等56家社区创新屋也将对公众开放。原载于20150518《青年报》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