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支部交流

向南仁东先生先进事迹学习

2017/11/21 | 【 【打印】【关闭】

  201758日中科院上海分院青促会成员一行踏上了去往FAST天文望远镜的‘征程’。之所以要用‘征程’二字,是因为路途实在艰辛。贵州的山只能用‘绝望’二字形容。它连绵不绝,无边无涯,寂静幽深。由于喀什特地貌,连接山与山的不是平川,而是一个个深渊,深渊中没有水,没有湖泊,让人深恐不已。 

  一路上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射电望远镜台址。听完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就去参观望远镜。巨大的望远镜位于一个弧形山谷底下,有4000多个反射镜面拼接而成,球心处的馈源舱约30吨重,由6根巨大的钢索提拉,悬于半空。巨大的工程乍现眼前,着实让人震撼。和巨大工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周无比的寂静,除了知了的噪声、偶尔几声山雀的鸣叫,就是自己心跳的声音。此时不禁让人联想到在此大山深处建设如此伟大工程是多么的艰苦与寂寞。而在此工作,观察浩瀚宇宙的讯息是多么的神秘。如果有外星人,那么最先探测到信号的想必就是这里。 

  我们走马观花看过一遍,就打道回府了。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几个月就过去了。突然有一天科学网上有人发文说是沉痛悼念南仁东老师,我好奇点击进去一看,才知道FAST和南仁东先生来龙去脉。 

   

  这个举国皆知的500m口径、世界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是南仁东先生奔波二十多年的结晶。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中国建设新一代望远镜到2016年工程完工,他整整奔波了20多年。我想为了一件事情坚持20多年的人必定是非常坚毅的。从项目论证,到选址;从洽谈合作到立项申请;从技术攻关到设备调试,一路走来是多么艰辛。单就选址一项,带着干粮翻越千座大山就非常人能及。 

  23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缅怀南老,致敬科学精神!”新华社在《“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一文中这样评价他的伟大成就。 

  科学事业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人可能因为一个思想火花而得诺贝尔奖,有人却需要毕生的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南先生就是后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在追忆文章中这样写道:“FAST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拼搏。现在,经过20年的努力,FAST终于建成了,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没有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奖励,但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 

  我们要学习的正是南先生这种淡薄名利,不忘初心的坚持。南先生是同期参加院士评选最年长的一位候选人,却没有等到结果就与世长辞。他的仙逝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的几天网络媒体出现了大量的悼念文章,我想一位如此敬业的长者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缅怀。他所做的事业就是他人生的丰碑,评价一个人一生并不在于他的达到地位、获得荣誉、拥有权力,而是他为世人留下了什么。 

  南先生的逝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和反思。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科研事业?对于祖国的发展,我们该持以什么样奉献精神?而世人又将会怎么评价我们?我想南先生的一生似乎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功利的东西,但也还有很多纯粹的东西。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功利者无可厚非,但我们或多或少要有一些追求,因为功利的东西就如烟花,纯粹的东西才能持久。我想这个世界来者来,去者去,如长江之水涛涛不绝。那些能活在人们心中,载于史册的人,必定是对这个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进步有贡献的人。 

(射频与束测党支部  姜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