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城里亲戚”带来了什么——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活动调查

 

(记者 丁波 黄勇娣)

3月,行驶在崇明岛的乡村道路上,清冽的春风扑面而来,金黄菜花在田野里悄悄绽放。

三星镇东安村,位于海岛的西部,是个经济薄弱村。这几天,村支书徐卫正在谋划今年的首个实事项目:村里健身场地不太平整,得赶紧改造一下“抹抹平”。他告诉记者,得益于全市的两轮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村里搞民生项目的底气足了,这几年来办公楼改造、道路绿化建设、困难群众慰问等都得到了“城里亲戚”的有力帮扶,今年,完成实事项目也有了盼头。

可实心眼的老徐有些担心,到7月,第二轮结对帮扶活动就要结束了,不知会不会延续下去?与村里结对的“城里亲戚”还会再来吗?

老徐所说的“结对帮扶”,最早源于2007年,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全市范围内各大口工作党委及所属单位与远郊经济薄弱村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帮三年;2010年,第二轮结对帮扶起步,参与的市区街镇和单位更多,帮扶范围扩大,模式也日益多元化。

对那些长期处于贫弱状态的村子来说,“城里亲戚”不管帮扶的力度是大还是小、送来的是资金、技术还是项目,这种城乡对接所传递的温暖和希望都是重要的。

一份最温暖的“见面礼”

结对帮扶,最让薄弱村受益的自然是资金支持。有人说,这是“输血”行为,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薄弱村要想改变落后面貌,或是为百姓办实事,最缺的就是资金。因此,一个个帮扶单位来到薄弱村之后,首先送上了一份最温暖的资金“见面礼”。

记者来到经济薄弱的金山区廊下镇友好村,但见粮田整齐划一,小河、绿树、池塘、村宅错落分布,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村支书汤丽玲说:“自从我们结对市水务局这个 ‘专家型亲戚’,村里的农田水利建设一年一个样。”

市水务局 “认亲”后,首先出资32万元,对友好村尚未疏浚的3.5公里河道进行了整治,改变了河道淤塞脏乱局面;接着又投入5万元,为全村60户农户逐一改建了无害化粪池,杜绝了粪便乱倒现象;此外,4.5公里村级主干道种上了3000多棵水杉等树木,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崇明庙镇鸽龙村,自从结对上海应用物理所和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之后,已获得了40万元帮扶资金,实施了晒谷场建设、道路改建、办公场所改造。崇明三星镇东安村的“城里亲戚”上海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不仅送来8台空调,还累计扶持资金34万元。

“春节前,下大雪那天,鲁中公司还特地派人来慰问,几十位80岁以上的老人都拿到一份红包。不管钱有多少,这一份温暖着实让大家感动。”村支书徐卫感慨不已。

崇明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市第一轮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崇明有172个村被纳入其中,占全市薄弱村总数的48%,3年获得的资金帮扶达1.35亿元;第二轮结对帮扶活动,对全县所有270个村实现了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已明确的协议帮扶资金1.13亿元,占全市资金帮扶总额的60%,“崇明可以说是最大得益者,有了资金,经济薄弱村办成了许多好事、实事,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束开不败的“致富花”

输送资金,可以帮助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引入或培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则可带来相对长期的增收效应,为经济薄弱村栽种一枝枝“致富花”。

金山区山阳镇华新村,两年前结上了几位 “城里亲戚”——市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上港集团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上海市农科院,之后不仅年年得到资金扶持和慰问,更是育出了好几朵“农业之花”——水稻新品种种植、紫糯玉米栽培、仙人掌开发。华新村的农业大户盛伯良,承包了130多亩水稻、40多亩仙人掌,对于结对帮扶带来的好处如数家珍:“我们村种水稻,原来都是常规品种,卖不出价格。前年开始,市农科院带来了宝龙34水稻新品种,并传授给我们种植的新技术,现在虽说单产少一些,但口味好、售价高,一亩水稻可增收200多元……”而在他的仙人掌种植大棚里,一排排食用仙人掌已有近一人高,长势喜人。他说,市农科院传授了仙人掌制粉技术,销路越来越好。在市农科院的指导下,村里去年开始还尝试种植沪黑紫糯玉米,并采取玉米、水稻、绿肥套种的方式,每亩可增收900多元。

同样,上汽集团整合了下属数家企业共同出资,为崇明中兴镇7个村联合组建了 “四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6000多户农民提供廉价机耕播种服务。而崇明三星镇东安村在市级有关部门和鲁中公司的帮扶下,建成了一座白山羊养殖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养殖了3000多头白山羊,如今基本不愁销,村民明显增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经济薄弱村来说,因其区位和资源等因素,要想在工业项目或是招商引资上有所拓展,似乎不太容易;但因地制宜培育一个个有特色的农业新项目,采用一些农业新技术相对方便,广受农民欢迎。

一场静悄悄的理念融合

扶持经济薄弱村,还涉及理念、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与浦东书院镇洋溢村结对后,免费为部分村民提供葡萄种苗,并安排科技人员蹲点指导疏果等栽培技术。看到大串的葡萄被剪掉,起初农民不理解:“多好的葡萄啊,剪掉多可惜!不剪!”科技人员耐心解释,还是有个别农民不太理解。于是,科技人员留出一小块地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葡萄成熟后,疏果后的葡萄品质非常好,能卖出好价钱。而没有疏果的葡萄,虽然产量看上去多一些,但品质不好,销路和价格都不理想。农民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如今,该村已形成数百亩的现代果树基地,宅前屋后,在农家乐项目带动下发展起“庭院经济”。

理念传输、文化扶持,可以产生大能量。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与惠南镇海沈村结对后,每逢双休日就派出优秀教师给村里学生免费上课,并为村民培训、深造提供便利;上海海洋大学与浦东汇角村结对后,为村里度身定制了培训计划,分批免费培训物业公司员工,并提供见习岗位、优先推荐上岗。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则出资数十万元,为松江新浜镇许家草村兴建了“百姓戏台”等文化设施。

结对帮扶,还推动了城乡文明的互动、融合。崇明县委组织部有关人士透露,许多市级单位结对崇明薄弱村之后,在岛上建立了青年干部实践基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支部之间开展定期交流,不仅青年干部受益匪浅,也为薄弱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把都市年轻人的朝气和理念传递给了薄弱村的干部和群众……(《解放日报》2013年3月22日头版)